中国制造业如何通向2025

2015-05-07 16:46:21

《中国制造2025》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,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 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,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,推动中国到2025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,迈入制造强国行列。”

“中国制造2025”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“三步走”战略,这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,围绕创新驱动、智能转型、强化基础、绿色发展、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,以及先进制造、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,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、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,力争到2025 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。

十年这一剑如何磨?
中国制造2025 经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反响强烈,当下已经成为一个热词,不但企业界,社会各界也是高度聚焦。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,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?未来10 年,制造业将因此出现哪些改变?与另一个制造业大国——德国提出的“工
业4.0”相比,有哪些异同?
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,“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。” 苗圩介绍说,2010 年,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。但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,还有一批重大技术、重大装备亟待突破,还缺少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。“我们还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化、去努力、去奋斗。”

苗圩说,我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、分三步走,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。“‘ 中国制造2025’规划纲要就是‘三步走’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、路线图和时间表。我们希望通过这十年的努力,中国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。”

通常认为,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,德国、日本处于第二方阵,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。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认为,制造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,此时提出“中国制造2025”规划纲要,既是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孕育兴起的需要,又是应对国际制造业激烈竞争的需要。

“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:生产方式上,制造呈现出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个性化、本地化、绿色化等特征;分工方式上,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、专业化、产品链一体化、产业链分工细分化等特征;产业组织方式上,将出现网络化、平台化、扁平化的特点;商业模式上,将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,体验和个性成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利润的重要来源。” 王忠宏说。他认为,适应这种新态势,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和部署。此时,“中国制造2025”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目标、重点领域、主要任务和战略支撑,有利于指导中国制造业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。

不只是中国,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,欧美发达国家也纷纷作出制造业发展战略部署,例如同是制造业大国的德国提出了工业4.0 计划。各国都希望借助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模式,加强对产业制高点的争夺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与德国工业4.0 有何差别?

苗圩介绍说,“ 中国制造2025”与德国工业4.0 既有很多相同之处,也有很多不同之处。从时间段上看,德国实现工业4.0大体需要8—10 年,和“中国制造2025”基本在一个时期。从内容上看,德国工业4.0 和中国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、发展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有异曲同工之处。“如果说有什么不同,就是我们的发展阶段、发展水平不同。德国总体处在从3.0 到4.0发展的阶段,我们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.0 到3.0 发展的课,然后才能向4.0 发展。我们要结合中国工业企业的实际,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,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。”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0755-21507360